1935年10月19日,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,胜利到达吴起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吴起成为陕甘宁边区和陇东分区的革命大后方。因此,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“重走长征路”社会实践队的最后一站便来到了延安市吴起县。
实践队首先抵达的是位于旧居路的吴起县革命纪念馆,此馆于1967年1月正式建馆,馆址所在地始建于民国时期,初为当地宗姓富户庭院,而其中纪念馆现文物藏品总数2014件,其中展出革命文物60多件。吴起革命斗争史陈列展厅通过展出当年红军用过的衣服、马灯、大刀、土枪、印章等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艰难,英勇奋战的精神,向我们展示了“二万五千里长征”具体这一过程的艰辛与我党的意志力,红一方面军跨过十一省的中国领土,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,最后胜利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,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,赢来了大胜利。
参观之后,全体成员为之动容,长征精神是激励着我们在各种条件下的不断前进的大动力,我们正昂首挺胸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,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伟大征程上,我们必将拥有更美好的明天。
从展厅出来后,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一排窑洞,旧址总体呈长方形,分南北两院。南院为毛泽东同志旧居,为一排坐东向西5孔接口土窑洞,毛泽东于1935年10月19日至10月30日曾住在这里,在此期间,他同彭德怀部署指挥了“切尾巴”战斗,打退了尾追的敌人。在这里毛泽东还会见了红15军团前来联系的同志,接见了地方政府与游击队负责人龚逢春、张明科等;其余窑洞为卫生班住所、机要班住所等;北院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所在地,有张闻天、王稼祥等中央领导同志旧居;南起第一孔窑洞为政治局会议室(林彪旧居),内陈列有石磨、石碾,原为磨房;其余窑洞也同样是领导同志及红军战士的旧居。
结束了吴起革命旧址的参观,我们紧接着又来到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。由于下着蒙蒙小雨,远远望去,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矗立在半山腰,若隐若现,气势如虹。站在纪念馆正前方,正门大气磅礴,随着楼梯往上看,中央红军纪念碑屹立在眼前,两侧楼梯中间的红色地砖上,以历史为轴,铸刻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点一滴。
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,沿着楼梯走上去,两侧的石雕重现了当年长征过程中几个里程碑式事件,如飞夺泸定桥,翻阅大雪山等等。纪念碑上苍劲有力的文字标志着1935年10月19日,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,中央红军的长征宣告胜利结束,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宣告结束。随后,我们进入纪念馆内进行参观,历史的情景一幕幕重现,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开始到1935年10月19日长征在吴起结束,长达一年的长征过程中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,巧渡金沙江,强渡大渡河,飞夺泸定桥,翻越雪山和草地等等,一路上难以想象的艰辛艰辛和阻挠,他们一往无前,迎难而上取得了长征的胜利,这都是革命先烈血与肉铸就的成功啊!纪念馆的最后,是一份长征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名单,每一个名字都那么令人钦佩,他们的英魂长栖于与纪念园遥相呼应的烈士陵园里,守望着这片革命的热土。
吴起的最后一站,我们来到了胜利山革命景区。胜利山见证着当地的胜利解放,1935年10月19日,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,在吴起镇打了长征最后一仗——“切尾巴”战役。毛泽东同志登上洛河以西的平台山(后改为胜利山),来到设在株杜梨树下的指挥所,指挥了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,这座山就取名为胜利山。
为了更近距离地接触革命家、体会长征精神,我们于九点半到达山脚下开始攀登,登顶之后从山巅俯瞰吴起县城,绿色覆盖了整个城市,小镇展现山城景色,遵义会议纪念广场的小楼和“三人团”的雕像,让人回想起中国革命专题片中那一幕幕场景。红色吴起的胜利山的夏色,绿色展现陕北生态新貌,主题记忆着红色主题的一幕幕历史。陕北小镇,有洛河文化的文明,战国英雄的传说,红色革命的印记,更有新发展的小城新貌和绿化陕北的生态改变。
长征精神,现在在我们心里,早已不是被模式化的几句话,那是一种源于人民的精神,没有质朴的老区人民,就没有成就长征精神的土壤。那种博大,热情,无私,质朴,即使历经岁月,仍会一遍一遍地感动我们,激励我们。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”,而今在实现中国梦的更伟大的理想蓝图上,我们青年人更应该秉承长征精神,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一份应有的作为。
(图文/“重走长征路”社会实践队 审核/郭梦雷)